当前位置:主页 > 中医理论
肾主纳气 肾气亏损就不能助肺吸气的理论知识
时间:2015-01-01 21:04:39,点击:6394

“肾主纳气”,是说肾与人的吸气功能有关。
纳,即收纳、摄纳的意思。肾主纳气,是说肾具有摄纳肺所吸入的清气,防止呼吸表浅的生理功能。人体的呼吸虽然由肺来主管,但中医认为呼吸功能的正常与否还与肾密切相关。具体表现为,由肺吸入的清气必须下达到肾,由肾来摄纳之,这样才能保持呼吸运动的平稳和深沉,从而保证体内外气体得以正常交换。
呼吸出入的气,虽主在肺,但根在肾。肾气足所以肺气充,反过来讲,肾气亏损就不能助肺吸气,患者就会产生呼多吸少,并且有吸气不能到达丹田的感觉。无论是肾气虚衰,摄纳无权,气浮于上,还是肺气久虚,久病及肾,都会导致肾气的纳气功能失常,出现呼吸表浅,或呼多吸少,动则气喘等病理表现,称为“肾不纳气”。
“肾主纳气”,说明肾与吸气功能有关。所以然者,由于肾合命门,命门为“呼吸之门”,“元气之所系”。从经络来讲,“肾上连肺,肾脉上贯膈,入肺中”。再则,肺属金,肾属水,金水相生,因此,呼吸出入之气,其主在肺,其根在肾。肾气足则肺气充,反之,肾气亏损则不能助肺吸气,患者即可产生呼多吸少,并有吸气不能至丹田之感觉。临床上,肾虚不能摄纳肺气之病证,并非鲜见。归纳之,大概有以下几种。
1.短气不足以息,总觉得气不能深吸,且用补中益气汤,或升陷汤等治之而不效者,非中气亏损,也非大气下陷,乃肾气不纳之候。当补益肾中元气。宜用生脉散加山萸肉、紫河车等治之。
2.久喘久咳致肺肾阴虚,且以肾阴亏损为主者,其证喘咳,痰少而黏,不易咳出,口燥咽干,夜来加剧,短气不足以息,吸气困难尤为显著,苔少乏津;或房事过度,过于劳力,惊恐伤及肾阴而证见腰酸腿软,头昏耳鸣,梦中遗精,吸气困难,微咳痰少,舌质红,苔少,脉细数等。应补肾纳气,兼保肺金。宜用六味地黄汤加五味子治之。阴虚阳浮而证见两颧发赤,咽喉不利者,宜于上方中更加沉香、麦冬、磁石以镇纳之。
3.先天不足,或房事太过,损伤肾气,致肾不纳气而证见喘咳,或短气不足以息,吸气尤感困难,或伴遗精,腰痛者,肾不纳气,精关不固也。当补肾中元气,使元气归根。人参胡桃汤、人参蛤蚧散,皆可随证选用,并化裁用之。
4.肾阳虚弱而证见喘咳,吸气困难,且伴腰痛滑精,阴头寒冷,夜尿频数,尿清而长,苔白,脉沉弱者,应温补肾阳以纳气。宜用金匮肾气丸加沉香、菟丝子、淫羊霍等治之。夹痰饮者,合二陈汤,或加干姜、细辛、五味子治之,下元虚寒重者,其阳浮越而证见两颧发赤,或口鼻出血,口燥齿浮,松动不固,手足厥冷,脉浮大,按则空虚无力,或微细欲绝者,宜补元阳,敛浮阳,可用参附汤,人参四逆汤,或通脉四逆汤,或二加龙骨汤随证化裁治之

最近总觉得上不来气,躺着不动就没事,稍微动一下就觉得上不来气,医院检查说哪都好,没问题,中医说是肾不纳气,开了些中药,外加每天2根虫草,一对蛤蚧,红花磨成末喝,喝了三天没什么效果,我想问下我这是不是肾不纳气,如果是的话需要喝多久?

该喝汤药了。炖点蛤蚧汤什么的更好。茶会利尿,尿多了更损肾气
病证名。肾为气之根,主纳气。肾气虚衰,气不归元则肾不纳气。症见呼多吸少,喘促,动则喘甚,自汗神疲,气短,声音低怯,舌淡苔白,脉弱或虚浮无根等。治宜补肾纳气。
治宜补肾纳气。
病因病机:此证多由久咳伤肺,由肺及肾,或因房劳伤肾,气不归元,肾失摄纳所致。
益气止咳方:用于肺气不足,肾不纳气引起的咳嗽气短,痰喘乏力,干咳少痰,腰酸腿软,消瘦乏力等症。花菜200克、百合100克、杏仁50克、冬虫夏草10克煲汤,起锅时打入柴鸡蛋2个,加湿淀粉少量,酌加调料即可。

肾主纳气  肺虽是主呼吸的,但肾有摄纳肺气(即“纳气”)作用。在临床上一般的久病咳喘,特别是年老肾虚患者,多有纳气困难。

气喘的特点是呼多吸少。例如老年气管炎target=_blank>慢性支气管炎合并肺气肿,主要表现是吸气困难,临床上称之为“肾不纳气”,需要用补肾纳气的方法来治疗。
《医源资料库》:肾主纳气,生理学名词。指肾的生理功能。肾有摄纳肺所吸入清气,防止呼吸表浅的功能。肾脉上贯膈,入肺中,呼吸出入之气,其主在肺,其根在肾。《景岳全书·传忠录》:“肺出气也,肾纳气也,故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本也。”
肾部不好可能是由于肺气虚
肺气虚
DeficiencyofLungQi
肺气虚损不足,临床以咳嗽乏力、畏风自汗等为主要表现的证。多见于咳嗽、哮喘、自汗,以及西医的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肺气肿、肺心病等疾病。
《内经》论述了肺气虚的病因病机。隋代《诸病源候论》阐述了汗出病候与肺气虚损,卫阳不固的关系。宋代杨仁斋(即杨士瀛)的《仁斋直指方论》认为肺气虚进一步发展即为肺阳虚证。明代张景岳在《景岳全书》中指出肺气虚的主要症状是虚喘。清代《医学心悟》指出肺气虚有因“脾虚不能生肺”而成者。
肺气虚可由劳伤、久咳、暑热及重病之后,或脾虚不能上升清气于肺,而致肺气亏少,功能活动减弱,形成肺气虚证。
肺气虚证的临床表现为咳喘气短,声音低怯,自汗畏风,易感外邪,气短乏力,面白神疲,舌淡苔白,脉弱等。由于肺主诸气而司呼吸与声音,有输布精微至全身,通调水道的作用。因而病理上,肺气不足,一则胸中宗气亏少,呼吸失司;二则卫气不足,卫外不固,易被外邪所袭;三是肺气虚少不能通调水道,布散精气而致水液失调,脏腑周身失养。所以肺气虚的辨证要点大致有以下几方面:①咳嗽声低无力,喘息短气,声怯懒言,痰多清稀。②面色不荣,畏寒自汗,疲乏无力,易患外感,或脾气虚导致大肠传送无力而致便秘,虽有便意而大便难下伴汗出气短。③除上述肺经症状与全身表现外,多见舌质淡,苔薄白,脉虚或细弱。
肺气虚又可发展为肺阳虚,前述症状更加严重,且有背寒怕冷,反复感冒等阳虚表现。如肺气虚与脾虚或肾虚同时存在,可出现浮肿,小便不利。
肺气虚的治疗以补益肺气为主。肺虚咳喘可用补肺汤或人参胡桃汤;肺卫不足易感外邪可用玉屏风散;合并肺阳虚者可用保元汤。
肺气虚证:
临床主要表现为肺的功能衰弱。
病发原因:多由久咳耗伤肺气,或乎素体弱,肺气不足,或因脾虚,水谷精微不能上荣于肺所致。多见于疾病的后期或慢性肺系疾患之中,属虚证。
(一)主症:咳喘无力,少气不足以息,自汗。
(二)临床表现:咳喘无力,少气不足以息,动则更甚,痰液清稀,面色淡白或胱白,神疲体倦,声音低怯。自汗、畏风,易于感冒,舌淡苔白,脉弱无力。
(三)证情分析:肺气亏损,宗气不足,呼吸功能减弱,故咳喘无力,少气不足以息。动则耗气,而喘息更甚;肺气不足,水液失于正常输布,聚而成为清稀痰液,气虚不能运血上荣,故面色淡白或咣白。气虚则神疲乏力,声音低怯,肺气虚,卫外失固,腠理不密,故畏风,自汗,易于感冒。舌淡、苔白、脉弱无力均为气虚之证。
(四)本证的发展与影响:肺气不足、卫外不固,复受外邪侵袭,则可致气虚外感之证。肺气虚弱,宗气不足,可成心肺气虚证。肺气根于肾,肺虚日久,影响及肾,则成肾不纳气之证。
(五)本证与相关证候的鉴别:
(1)本证与脾气虚证的鉴别:本证与脾气虚证同属气虚范畴,但本证病位在肺,除一般气虚证候外,还以有咳喘痰液清稀,气短,动则更甚之症状为其特征;而脾气虚证病在脾脏,以一般气虚见症伴有纳少,腹胀,食后尤甚,大便溏薄或浮肿等见症为特征。若同时既见有肺气不足之证,又见有脾虚失运之证,则为两者复合之肺脾两虚之证。
(2)本证与心气虚证的鉴别:两者亦属气虚证的范畴。但本证病在肺脏,故以咳喘气短,动则更甚,易于感冒,伴一般气虚证候为特征,而心气虚证病在心脏,故以心悸怔忡,胸闷不适,活动后诸症加重伴有一般气虚见证为特征。若临床既有肺气虚弱证,又有心气不足之证,则为两者复合之心肺气虚证。
(六)辨证要点:1.必须见有肺脏功能衰减之表现,如咳嗽无力,短气;2.必须具有一般气虚之证,3.多见于肺脏疾患之后期及肺系慢性疾患之中。
对肺气虚患者,宜常食红枣糯米粥、瘦肉鸡汁、禽蛋、猪肺等以补肺气,同时注意培土以生津
,可选食莲子、芡实、山药、黄豆、鲜河鱼等以健脾益胃;对痰湿不盛者,可试用石榴、涩柿、银杏等收敛肺气,但不可多用。
肺气虚是指肺气衰弱的状态,可以由疾病或亚健康状态引起。从临床医疗看,大多数肺气虚的人患有气喘、咳嗽、咯痰、自汗等肺部疾病,如老慢支、哮喘等;也有一部分人仅仅是肺功能减退,呈亚健康状态,出现畏寒畏热、易伤风感冒、尤畏寒冷等症状,都与肺气虚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