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中医理论
经络
时间:2014-04-25 17:57:25,点击:3893

经络学说,是研究人体经络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与脏腑相互关系的学说,是中医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经络学说是我国古代人民通过长期实践总结出来的宝贵财富它不仅是针灸,推拿,气功,按摩等学科的理论基础,而且对指导中医临床各科,均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藏象学说,气血津液理论,病因学说等基础理论同经络学说结合起来,才能比较完整地阐述人体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并指导诊断和确定治法。甚至有“不诵十二经络,开口动手变错”之说。

首先,经络是指运行全身气血,联络脏腑肢节,沟通上下内外的通道。

经络系统是由经脉和络脉组成。在内连属于脏腑,在外连属于筋肉,皮肤。经脉分为正经和奇经两类,正经有十二,即十二经脉,为手足三阴经和手足三阳经。奇经有八条,即督,任,冲,带,阴跷,阳跷,阴维,阳维,合称“奇经八脉”,它有统帅,联络,调节十二经脉的作用。另外,还有十二经别,它是从十二经脉别出的经脉,其作用主要是加强十二经脉中相为表里的两经之间的联系,还由于它通达某些正经未循行到的器官与形体部位,因而能补正经之不足。络脉是经络的分支,有别络,浮络,孙络之分。别络是较大和主要的络脉,十二经脉与督脉,任脉各有一支别络,再加上脾之大络,合为“十五别络”,其主要功能是加强相为表里两条经脉间在体表的联系。浮络是循行于人体浅表部位而常浮现的络脉。孙络是最细小的络脉。经筋和皮部,是十二经脉与筋肉和体表的连属部分,故有“十二经筋”和“十二皮部”之说。

十二经脉包括:手三阴(手太阴肺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阴心经),手三阳经(手阳明大肠经,手少阳三焦经,手太阳小肠经),足三阴经(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足少阴肾经),足三阳经(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足太阳膀胱经)。手足三阴和三阳通过经别和别络沟通,组成六对表里相合关系,即足太阳与少阴,足少阳与厥阴,足阳明与太阴互为表里,手太阳与少阴,手少阳与厥阴,手阳明与太阴互为表里。

奇经八脉具有三方面作用:1.进一步密切十二经脉间的联系。2.调节十二经脉的气血。3.奇经与肝肾等脏及女子胞,脑,髓等奇恒之腑关系密切,相互之间在生理,病理上均有一定联系。

经络的生理及经络学说的应用。1.经络的生理功能:沟通表里上下,联系脏腑器官;通行气血,濡养脏腑组织;感应传导作用;调节机能平衡;2.经络学说的应用:阐释病理变化;指导疾病的诊断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