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中医理论
中医诊断基础大全
时间:2017-05-13 07:54:01,点击:6212

面诊

面部是人体各部位和疾病的全息缩影,人体的各个部位都不是独立存在,而是相互关联,相互制约的,上至五脏六腑,四肢百骸,下至五官九窍、皮肤毛发,无不息息相通。如果某一部位发生病变或不适,就会使其他部位,甚至整体都受到干扰或影响。

面部的各个部位所代表或反映的不仅仅是这一局部,而是五脏六腑在面部这一部位的反射区。我们很自然的能从人的面部形色,推测出对方的精神、健康状态,日常作息是否正常,一旦面部出现问题,通过调节人体的五脏六腑,就会使面部所出现的问题得到解决。

头面:额正中点。主治:头面病、脑病。

咽喉:头面与肺的中点。主治:咽喉炎、梅核气等。

肺:两眉端中点。主治:咳喘、哮喘等呼吸系统疾病。

心:位于鼻梁骨的最低处。主治:心悸、失眠等。

肝:心区与脾区联机的中点。主治:肝病及两胁疼痛。

胆囊:在肝区两旁。主治:胆囊炎、胆石症等。

脾:位于鼻尖。主治:食欲不振、腹胀、消化不良等。

胃:位于脾两侧。主治:胃痛、呕吐。

膀胱:相当于水沟穴的位置。主治:腰酸背痛。

子宫:与膀胱区重叠。主治:痛经、阴部痛。

大肠:颧骨下缘。主治:便秘、腹痛、泄泻等。

小肠:在颧骨的内侧、主治:泄泻。

肾:鼻翼水平线与太阳穴的垂直线相交处。主治:遗尿等。

脐:肾区稍下方。主治:绕脐腹痛。

胸(乳房):在目内眦稍上方。主治:胸胀、胸闷等。

眼诊

五轮学说:是根据五行观点,将眼由外向内分为内轮、血轮、气轮、风轮和水轮五个部分,并配属一定的脏腑,借以说明眼的生理、病理机制,指导临床诊断、治疗等。

八廓学说:是将眼睛按照八卦的部位划分出不同的方位,然后分别隶属于六腑、心包和命门,当眼睛发病时,可以通过观察方位、色泽、粗细、多寡,为治疗提供依据。

鼻诊

鼻是脏腑组织的缩影,各脏腑组织在鼻部都有一定的相应部位,这些部位系统的反映了脏腑组织的生理、病理状况。

耳诊

全息耳疗是根据中医经络理论,由针灸发展变化而来,通过耳穴磁灸经络传导,可以从根本上调理患者的脏腑气血运行,疏通血脉,达到寻根求源,治病治本的目的。

唇诊

口唇是十四经的枢纽,脏腑的要冲,我们以八卦图来说明脏腑与唇的对应关系。

舌诊

舌诊是中医诊断疾病的重要方法,舌通过经络与五脏相连,因此通过舌诊可以了解脏腑的虚实和病邪的性质、轻重与变化。

齿诊

中医学认为,“齿为骨之余”,“龈为胃之络”。牙齿通过诸多经脉的运行,与内脏紧密相连。

脉诊

脉诊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它是我国古代医学家长期医疗实践的经验总结。

《史记》中记载的春秋战国时期的名医扁鹊,便是以精于望、闻、问、切的方法特别是以脉诊著名的。要有效地治疗疾病,首先必须有正确的诊断。

现代医学利用科学技术的有关成就,诊断疾病的手段越来越多了。但在古代,医生诊病主要靠眼望、口问、耳听、鼻闻、手摸等方法。

这在古代世界许多国家几乎都是这样,而且各国都有自己丰富的经验。我国古代医学在诊断疾病方面采用的脉诊,是一项独特诊法。

脉诊又叫切脉,是中医“四诊”(望、闻、问、切)之一,也是辨证论治的一种不可少的客观依据。

脉诊动画

脉诊动画

脉诊动画

脉诊动画

脉诊动画

脉诊动画

脉诊歌

浮脉:

【体象歌】

浮在皮毛,如水漂木;举之有余,按之不足。

【主病歌】

浮脉为阳,其病在表。寸浮伤风,头疼鼻塞;左关浮者,风在中焦;右关浮者,风痰在膈;尺脉得之,下焦风客,小便不利,大便秘涩。

【兼脉歌】

无力表虚,有力表实。浮紧风寒,浮迟中风;浮数风热,浮缓风湿。浮芤失血,浮短气病;浮洪虚热,浮虚暑惫;浮涩血伤,浮濡气败。

沉脉:

【体象歌】

沉行筋骨,如水投石;按之有余,举之不足。

【主病歌】

沉脉为阴,其病在里。寸沉短气,胸痛引胁;或为痰饮。或水与血。关主中寒,因而痛结;或为满闷,吞酸筋急。尺主背痛,亦主腰膝;阴下湿痒。淋浊痢泄。

【兼脉歌】

无力里虚,有力里实。沉迟痼冷,沉数内热;沉滑痰饮,沉涩血结;沉弱虚衰,沉牢坚积;沉紧冷疼,沉缓寒湿。

迟脉:

【体象歌】

迟脉属阴,象为不及;往来迟慢,三至一息。

【主病歌】

迟脉主脏,其病为寒。寸迟上寒,心痛停凝;关迟中寒,癥结挛筋;尺迟火衰,溲便不禁,或病腰足,疝痛牵阴。

【兼脉歌】

有力积冷,无力虚寒。浮迟表冷,沉迟里寒;迟涩血少,迟缓湿寒;迟滑胀满,迟微难安。

数脉:

【体象歌】

数脉属阳,象为太过;一息六至,往来越度。

【主病歌】

数脉主腑,其病为热。寸数喘咳,口疮肺;关数胃热,邪火上攻;尺数相火,遗浊淋癃。

【兼脉歌】

有力实火,无力虚火。浮数表热,沉数里热。阳数君火,阴数相火。右数火亢,左数阴戕。

滑脉:

【体象歌】

滑脉替替,往来流利;盘珠之形,荷露之义。

【主病歌】

滑脉为阳,多主痰涎。寸滑咳嗽。胸满吐逆;关滑胃热,壅气伤食;尺滑病淋,或为痢积,男子溺血.妇人经郁。

【兼脉歌】

浮滑风痰,沉滑痰食。滑数痰火,滑短气塞。滑而浮大,尿则阴痛。滑而浮散,中风瘫痪。滑而冲和,娠孕可决。

涩脉:

【体象歌】

涩脉蹇滞,如刀刮竹;迟细而短,三象惧足。

【主病歌】

涩为血少,亦主精伤。寸涩心痛,或为怔忡。关涩阴虚,因而中热;右关土虚,左关胁胀。尺涩遗淋,血利可决;孕为胎病,无孕血竭。

【兼脉歌】

涩而坚大,为有实热;涩而虚软,虚火炎灼。

虚脉:

【体象歌】

虚合四形,浮大迟软;及乎寻按,几不可见。

【主病歌】

虚主血虚。又主伤暑。左寸心亏,惊悸怔忡;右寸肺亏,自汗气怯。左关肝伤,血不营筋;右关脾寒,食不消化。左尺水衰,腰膝痿痹;右尺火衰,寒证蜂起。

实脉:

【体象歌】

实脉有力,长大而坚;应指愊愊,三候皆然。

【主病歌】

血实脉实,火热壅结。左寸心劳,舌强气涌;右寸肺病,呕逆咽疼。左关见实,肝火胁痛;右关见实,中满气疼。左尺见之,便闭腹疼;右尺见之,相火亢逆。

【兼脉歌】

实而且紧,寒积稽留。实而且滑,痰凝为祟。

长脉:

【体象歌】

长脉迢迢,首尾俱端;直上直下,如循长竿。

【主病歌】

长主有余,气逆火盛。左寸见长,君火为病;右寸见长,满逆为定。左关见长,木实之殃;右关见长,土郁胀闷。左尺见之,奔豚冲兢;右尺见长,相火专令。

短脉:

【体象歌】

短脉涩小,首尾俱俯;中间突起,不能满部。

【主病歌】

短主不及,为气虚证。短居主寸,心神不定;短见右寸,肺虚头痛。短在左关,肝气有伤;短在右关,膈间为殃。左尺短时,少腹必疼;右尺短时,真火不隆。

洪脉:

【体象歌】

洪脉极大,状如洪水;来盛去表,滔滔满指。

【主病歌】

洪为盛满,气壅火亢。左寸洪大。心烦舌破;右寸洪大,胸满气逆。左关见洪,肝木太过;右关见洪,脾土胀热。左尺洪兮,水枯便难;右尺洪兮,龙火燔灼。

微脉:

【体象歌】

微脉极细,而又极软;似有若无,欲绝非绝。

【主病歌】

微脉模糊,气血大衰。左寸惊怯,右寸气促。左关寒挛。右关胃冷。左尺得微,髓竭精枯;右尺得微,阳衰命绝。

细脉:

【体象歌】

细直而软,累累萦萦;状如丝线,较显于微。

【主病歌】

细主气衰,诸虚劳损。细居左寸,怔忡不寐;细在右寸,呕吐气怯。细入左关,肝阴枯竭;细入右关,胃虚胀满。左尺若细,泄痢遗精;右尺若细,下元冷惫。

濡脉:

【体象歌】

濡脉细软,见于浮分;举之乃见,按之即空。

【主病歌】

濡主阴虚,髓绝精伤。左寸见濡,健忘惊悸;右寸见濡,腠虚自汗。左关逢之,血不营筋;右关逢之,脾虚湿浸。左尺得濡,精血枯损;右尺得之,火败命乖。

弱脉:

【体象歌】

弱脉细小,见于沉分;举之则无,按之乃得。

【主病歌】

弱为阳陷,真气衰弱。左寸心虚,惊悸健忘;右寸肺虚,自汗短气。左关木枯,必苦挛急;右关土寒,水谷之疴。左尺弱形,涸流可征;右尺弱见,阳陷可验。

紧脉:

【体象歌】

紧脉有力,左右弹指;如绞转索,如切紧绳。

【主病歌】

紧主寒邪,又主诸痛。左寸逢紧,心满急痛;右寸逢紧,伤寒喘嗽。左关人迎,浮紧伤寒;右关气口,沉紧伤食。左尺见之,脐下痛极;右尺见之,奔豚疝疾。

缓脉:

【体象歌】

缓脉四至,来往和匀;微风轻颭,初春杨柳。

【主病兼脉歌】

缓为胃气,不主于病;取其兼见,方可断证。浮缓风伤,沉缓寒湿。缓大风虚,缓细湿痹。缓涩脾薄,缓弱气虚。右寸浮缓,风邪所居;左寸涩缓,少阴血虚。左关浮缓,肝风内鼓;右关沉缓。士弱湿侵。左尺缓涩,精宫不及;右尺缓细,真阳衰极。

弦脉:

【体象歌】

弦如琴弦,轻虚而滑;端直以长,指下挺然。

【主病歌】

弦为肝风,主痛主疟,主痰主饮。弦在左寸,心中必痛;弦在右寸,胸及头疼。左关弦兮,痰疟癥瘕;右关弦兮,胃寒膈痛。左尺逢弦。饮在下焦;右尺逢弦,足挛疝痛。

【兼脉歌】

浮弦支饮,沉弦悬饮。弦数多热,弦迟多寒。弦大主虚,弦细拘急。阳弦头痛,阴弦腹痛。单弦饮癖,双弦寒痼。

动脉:

【体象歌】

动无头尾,其动如豆;厥厥动摇,必兼滑数。

【主病歌】

动脉主痛,亦主于惊。左寸得动,惊悸可断;右寸得动,自汗无疑。左关若动,惊及拘挛;右关若动,心脾疼痛。左尺见之,亡精为病;右尺见之,龙火奋迅。

促脉:

【体象歌】

促为急促,数时一止;如趋而蹶,进则必死。

【主病歌】

促因火亢,亦由物停。左寸见促,心火炎炎;右寸见促,肺鸣咯咯。促见左关,血滞为殃;促居右关,脾宫食滞。左尺逢之,遗滑堪忧;右尺逢之,灼热为灾。

结脉:

【体象歌】

结为凝结,缓时一止;徐行而怠,颇得其旨。

【主病歌】

结属阴寒,亦由凝积。左寸心寒,疼痛可决;右寸肺虚,气寒凝结;左关结见,疝瘕必现;右关结形,痰滞食停。左尺结兮,痿躄之疴;右尺结兮,阴寒为楚。

代脉:

【体象歌】

代为禅代,止有常数;不能自还,良久复动。

【主病歌】

代主脏衰,危恶之候。脾土败坏,吐利为咎;中寒不食,腹疼难救。两动一止,三四日死;四动一止,六七日死。次第推求,不失经旨。

革脉:

【体象歌】

革大弦急,浮取即得;按之乃空,浑如鼓革。

【主病歌】

革主表寒,亦属中虚。左寸之革,心血虚痛;右寸之革,金衰气壅。左关遇之,疝瘕为祟;右关遇之,土虚为疼。左尺诊革,精空可必;右尺诊革,殒命为忧。女人得之,半产漏下。

牢脉:

【体象歌】

牢在沉分,大而弦实;浮中二候,了不可得。

【主病歌】

牢主坚积。病在于内。左寸之牢,伏梁为病;右寸之牢,息贲可定。左关见牢,肝家血积;右关见牢,阴寒痞癖。左尺牢形,奔豚为患;右尺牢形,疝瘕痛甚。

散脉:

【体象歌】

散脉浮乱,有表无里;中候渐空,按则绝矣。

【主病歌】

散为本伤,见则危殆。左寸之散,怔忡不寐;右寸之散,自汗淋漓。左关之散,当有溢饮;右关之散,胀满蛊疾。居于左尺,北方水竭;右尺得之,阳消命绝。

芤脉:

【体象歌】

芤乃草名,绝类慈葱;浮沉俱有,中候独空。

【主病歌】

芤脉中空,故主失血。左寸呈芤,心主丧血;右寸呈芤。相搏阴伤。芤入左关,肝血不藏;芤现右关,脾血不摄。左尺如芤,便红为咎;右尺如芤,火炎精漏。

伏脉:

【体象歌】

伏为隐伏,更下于沉;推筋著骨,始得其形。

【主病歌】

伏脉为阴,受病入深。伏犯左寸,血郁之证;伏居右寸,气郁之疴。左关值伏,肝血在腹;右关值伏,寒凝水谷。左尺伏见,疝瘕可验;右尺伏藏,少火消亡。

疾脉:

【体象歌】

疾为急疾,数之至极;七至八至,脉流薄疾。

【主病歌】

疾为阳极,阴气欲竭;脉号离经,虚魂将绝;渐进渐疾,且多殒灭。左寸居疾,勿戢自焚;右寸居疾,金被火乘。左关疾也,肝阴已绝;右关疾也,脾阴消竭。左尺疾兮,涸辙难濡;右尺疾兮。赫曦过极。